close
最近不斷地一而在,再而三地出現我的人生考題,讓我重新開始認真思考,為何我從沒認真分析我的思考模式呢?(因為感覺就是感覺....對以前的我來說,何必要抽絲剝繭的分析這感受呢?)
在與懂NLP的這套神經語言學的人討論之後,我試圖將我的感覺進行邏輯分析。
NLP一般將人格特質的優位感覺分類為三大類型:
1)感覺型、2)聽覺型、3)視覺型。(雖然每個人都是混合體,但仍會有優位順序的差異)
從感覺型和視覺型人的溝通模式來看,會出現的ERROR MODEL就是:
若兩類人都用自己的優位感覺來對應(即慣性的思考模式),就會有錯謬分析與過度感受的問題產生,此溝通過程中會失去了中庸之道,而達不到效果。
視覺型的人看重的是結果,會企圖用對人事物的態度來邏輯分析行為模式,潛意識的將此套理論套用在對方身上,不懂得要用細微感受來覺察自己內心的變化,而產生修練不足的盲點。
感覺型的人看重的是過程,會用慣性與人事物的對應感受來分析行為模式,容易放大感受而產生錯謬的判斷,不懂得用邏輯分析的方式來理解剖析自己內在的感受,進而產生盲點。
不管你是哪一種人,若沒有理解這狀況,Communication and Self growing則會有阻礙。
良好的溝通與自我提升修練,是建立在中立的態度與協調的模式:
對外的人、事、物:需要視情境、對象做同頻的調節----->以達成有效用的communication
對內的自我提升: 1)用適合的方法來做心的修練, ex: 靜心,禪坐或內觀。 2)開放式接受外在的刺激與心的修練方法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