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兩天朋友聊到說,我總是有會有鏡子背後的東西,會不自覺有引伸的背後含意?

【為何鏡子背後不能有東西呢?】----這有點像是哲學論點的探討。

或許對我來說,生活可以簡單,但生命中的人生課題不能總用"簡單"兩字來面對,不然你豈不浪費你來的這一回?(這部份又會牽扯到靈魂旅程的意義了)

記得師父曾在課堂上舉例,我們每天都在照鏡子,但有多少次你是仔細觀察鏡子中的自己?你有真的留意自己的細微變化嗎?

如果我們每天都照鏡子,但卻未曾一絲思索過鏡子的存在,或鏡中的自己,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生命旅程的真實意義。

鏡子是個媒介,一個提點你發現自己的工具。當然,你也可以選擇拒絕鏡子的提點,或是發現了但不作為。

不管是拒絕發現或發現了卻不作為,都會是一種不願意接受自性的逃避。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金百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近不斷地一而在,再而三地出現我的人生考題,讓我重新開始認真思考,為何我從沒認真分析我的思考模式呢?(因為感覺就是感覺....對以前的我來說,何必要抽絲剝繭的分析這感受呢?)

在與懂NLP的這套神經語言學的人討論之後,我試圖將我的感覺進行邏輯分析。

NLP一般將人格特質的優位感覺分類為三大類型:

1)感覺型、2)聽覺型、3)視覺型。(雖然每個人都是混合體,但仍會有優位順序的差異)

從感覺型和視覺型人的溝通模式來看,會出現的ERROR MODEL就是:

若兩類人都用自己的優位感覺來對應(即慣性的思考模式),就會有錯謬分析與過度感受的問題產生,此溝通過程中會失去了中庸之道,而達不到效果。

視覺型的人看重的是結果,會企圖用對人事物的態度來邏輯分析行為模式,潛意識的將此套理論套用在對方身上,不懂得要用細微感受來覺察自己內心的變化,而產生修練不足的盲點。

感覺型的人看重的是過程,會用慣性與人事物的對應感受來分析行為模式,容易放大感受而產生錯謬的判斷,不懂得用邏輯分析的方式來理解剖析自己內在的感受,進而產生盲點。

不管你是哪一種人,若沒有理解這狀況,Communication and Self growing則會有阻礙。

良好的溝通與自我提升修練,是建立在中立的態度與協調的模式:

對外的人、事、物:需要視情境、對象做同頻的調節----->以達成有效用的communication

對內的自我提升: 1)用適合的方法來做心的修練, ex: 靜心,禪坐或內觀。 2)開放式接受外在的刺激與心的修練方法。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金百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開心的小盒子  試著將每件開心的事寫成一張張的小條子 ,

比如:你第一次拿到第一名、第一份成功的美術作品等 ,

將這一張張的小條子擺入床下那開心的小盒子裡 ,

越積越多..越多越開心  當你不開心時,再拆開那小盒子....

讀著這些開心的小條子,喚醒所有開心的回憶  把一切惱人、不愉快的都經由這開心的盒子而付諸流水。

金百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其實要成為一個成功人士,都必須要有強大的意志力與持續力,不管做任何事或從事任何職業都是一樣的。

尤其是當偶像、演員這種在大眾面前表演的人,如果沒有強大的意志力與持續力,又怎能發光發熱呢?

雖然一直都有關注韓劇、韓綜,但對於青春偶像選拔賽類型的節目,我通常是沒有看的,感覺那離我有點太遠~自己年紀都一把了~

但在偶然的情況下,看了Produce 48,對於前兩季都沒看過的人,剛開始也搞不清楚遊戲規則是怎樣的?只是抱著就吃飯配電視,隨便看看吧!

沒想到就被第一次分組競演的なこ (Nako)醬給吸住了眼球,不是說なこ (Nako)有多漂亮?而是被她那份努力、持續不懈怠的意志力給著迷了。

仔細想想,每回引起我關注的idol,似乎都有相同的特質-----有著正面積極、強大的意志力。Super Girl裡面的Melissa Benoist,也是個積極挑戰自己、樂觀的演員。

目前於Produce 48選拔賽中,HKT48的 なこ 醬,出道時只有12、13歲,是HKT48團體裡最小的成員之一,如果沒有一直以來堅定的意志力與態度,要怎麼成就未來呢?

當你看見這麼年輕的小朋友都可為了自己的夢想而那麼努力,持續不懈怠的練習、又練習,就會覺得自己很慚愧?----我活的有像她一樣努力嗎?

很欽佩也很羨慕,能夠從小就清楚自己目標的なこ 醬,期盼所有擁有偶像夢的人,都能持續努力、不停歇的挑戰自己,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。

 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金百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原由: 為什麼會參加這個課程?

其實會參加雲來寺的初級禪訓,一來是因為似乎機緣到了,二來是因為好朋友已參加過初級禪訓,認為收獲很多所以建議我可以去體驗,且如果我們想結伴參加進階禪修,我得先取得初級禪訓班的資格才行。

過程:

這次的課程是密集班,所以兩天之內就會把原本分成四堂四週時間的課程濃縮為兩個白天。因此我本以為課程應該是很緊湊,沒想到這步調是如此的緩慢,第一天確實是有點不能適應的感受,覺得法師為何說話速度都那麼慢呢?好像每句話都有一點lag和停格?

整個禪訓的過程中,印象比較深的活動是吃飯禪、經行與托水缽:

吃飯禪的練習,讓我學習可以細嚼慢嚥,緩慢、安靜的吃每口飯。

經行是有分慢步與自然,但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慢步經行,看似是拆解每一個動作慢慢的走,但確實是有達到去體驗每一步踏在地板上的覺知是怎樣?

托水缽的步行,也讓我發現了自己心的波動(比較心與心不定易受境的影響所致)

總體心得:

一開始我是不懂這禪訓的課程規劃是怎樣,也慣性的排斥接受這種變化,所以無法理解課程中每一件事情所要我們體悟的部分。

但或許是經過這兩天的適應期,心漸漸慢下腳步,開始發現每一個動作與體驗的活動都是有其意義與目的性,只是我們從來沒關注過。

難怪禪修是要經過不斷地練習與體悟,才能有所進步,因為它是個要教你把"心"抽絲剝繭看清楚的體驗課程,所以才要求你、教你慢慢仔細地看。

早上靈光一現,覺得這種"觀心"的方法,就好像看一個紡織品一樣。

當你心步調太快時,就好像坐在車上看那塊布,只見布塊不見布織,

當你心步調有緩慢一點時,你就會看到布塊上布織的紋路,

當你的心步調更慢時,你不只看到布織的紋路,你還能見到布織紋路上每一條織線,當觀心的層次更高時,織線上的每一個小纖維你也能看得很清楚,清楚明白,就能達到4它的境界(面對、接受、處理、放下)。

心經上說"遠離顛倒夢想",昨天演無法師解釋夢想為黑夜與白天的念,也許就是因為我們看的是顛倒的念,所以考驗來臨時(境),我們總是執著於境中很小的點,看的很細(很挑剔),但當要你去細細的體驗自己的心的變化時,卻又變得很粗,不願去接受細心觀察自己的覺知,只是初淺地去處理看待它。

文章標籤

金百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因為麵糰剩太多,要趕緊用完,家人又說愛吃鹹的口味,所以只好改做鹹餅內餡。

內餡:羅勒葉,parmesan cheese,黑胡椒少許

   

 

文章標籤

金百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因爲看了好幾集尹餐廳在西班牙推出的黑糖餅dessert,想起自己家裡有罐黑糖跟肉桂粉都沒用,因而決定要來做這道甜品。

和麵糰成份要領:

高筋麵粉300g 糯米粉150g, 是2:1的比例。

快發酵母粉5.5g

加入345g的熱水,水粉比例是1.15:1

糖兩大匙,鹽兩茶匙,橄欖油2匙。

充份揉麵後就可以來煎餅了。

內餡成份可自由發揮,我用的是南瓜子、杏仁堅果碎與黑糖、肉桂粉,想要煎出爆漿黑糖感,黑糖就多放一點吧! 

 

文章標籤

金百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從3月開始,每周三晚上我都去上卡內基的人際關係課程。從第一堂課起,我就覺得這之中的道理與佛法還真相像。第二堂同學們相互分享關鍵時刻,讓我無意間發現了真心,當真心出現時,原來是可以被看見的,所以只要懂得看見它,讓它來決定我們的行爲與認知,每個人每天都可以很開心與快樂!

金百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近晚上都有認真的在聽見輝師父的楞嚴經通說,聽師父解說十番顯見(目前只聽到第四番)。

第一番--顯見為心

以我自己聽法後的理解,這番的重點是:不執著 (佛陀問阿難陀心在哪?阿難陀答了一堆,都不是答案,因為執著心必須在哪處的執著,所以找不到心)

第二番--顯見不動(客塵-->主空)

此番重點是:分辨真心與妄心(真心是空,妄心是塵,塵如同灰塵般飄來飄去在一個空間裡,真心就是那個空間,不會隨著灰塵飄來飄去而有改變)。我領悟到學習分辨真心(第六識)與妄心(第七識)的方法是(1)判斷境是否有生滅的狀況?(2)觀照自己的心是否隨波漂動,當你觀照的當下,就變成了空性。真心與妄心霎那間就被分離了。

第三番--顯見不滅(見性是知)

此番重點是真心有不生不滅的特性(波斯匿王向佛陀請法,佛陀說真心是不生不滅,如同3歲的波斯匿王知道恆河的這個心,與如今人老面皺62歲的波斯匿王知道恆河的心都是一樣的)。

如果知的性是不會隨時間改變的,那這個知就是真心。我知道我愛你,但隨著你人老珠黃等種種因素,我就不再愛你了,那當時我[知]道我愛你的那個心就不是真心,是妄心,因為"心"變了。

第四番--顯見不失

這番講的東西我還沒聽完,所以暫時無法整理我理解的重點。

據目前我聽懂的前三番都是在講真心與真心的觀照,而我目前理解的第四番是在討論無明之心會顛倒。

但這個無明之心是我的真心還是妄心呢?我猜應該是妄心,因為"心"顛倒了----

 

文章標籤

金百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昨晚看完見輝師父的楞嚴經通說第四集,提到破[客][塵]的修行法。
何為客? 客是----妄心、妄念
何是塵? 塵為----有生有滅

果然在看師父的講解時,覺得心放下了,法喜充滿。
但關了視頻上床睡覺,心中仍又起了牽掛與執念,
今天與同事和廠商的兩次會談,早已結束有了結果,但我為何又認妄心當主人而滋養它呢?

就如同在寫文章當下的我,是妄心作祟起了攀緣心,有比較的成份想急於發表,而非真心的分享。
這樣的觀察力練習,才是真心在作用,知道空間裡的塵在飄動而不隨其漂動。

學習修行這檔事,真的是分分鐘是考驗,處處出考題。

"實作修行的難易"到底是難還是易?

 

文章標籤

金百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