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由: 為什麼會參加這個課程?
其實會參加雲來寺的初級禪訓,一來是因為似乎機緣到了,二來是因為好朋友已參加過初級禪訓,認為收獲很多所以建議我可以去體驗,且如果我們想結伴參加進階禪修,我得先取得初級禪訓班的資格才行。
過程:
這次的課程是密集班,所以兩天之內就會把原本分成四堂四週時間的課程濃縮為兩個白天。因此我本以為課程應該是很緊湊,沒想到這步調是如此的緩慢,第一天確實是有點不能適應的感受,覺得法師為何說話速度都那麼慢呢?好像每句話都有一點lag和停格?
整個禪訓的過程中,印象比較深的活動是吃飯禪、經行與托水缽:
吃飯禪的練習,讓我學習可以細嚼慢嚥,緩慢、安靜的吃每口飯。
經行是有分慢步與自然,但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慢步經行,看似是拆解每一個動作慢慢的走,但確實是有達到去體驗每一步踏在地板上的覺知是怎樣?
托水缽的步行,也讓我發現了自己心的波動(比較心與心不定易受境的影響所致)
總體心得:
一開始我是不懂這禪訓的課程規劃是怎樣,也慣性的排斥接受這種變化,所以無法理解課程中每一件事情所要我們體悟的部分。
但或許是經過這兩天的適應期,心漸漸慢下腳步,開始發現每一個動作與體驗的活動都是有其意義與目的性,只是我們從來沒關注過。
難怪禪修是要經過不斷地練習與體悟,才能有所進步,因為它是個要教你把"心"抽絲剝繭看清楚的體驗課程,所以才要求你、教你慢慢仔細地看。
早上靈光一現,覺得這種"觀心"的方法,就好像看一個紡織品一樣。
當你心步調太快時,就好像坐在車上看那塊布,只見布塊不見布織,
當你心步調有緩慢一點時,你就會看到布塊上布織的紋路,
當你的心步調更慢時,你不只看到布織的紋路,你還能見到布織紋路上每一條織線,當觀心的層次更高時,織線上的每一個小纖維你也能看得很清楚,清楚明白,就能達到4它的境界(面對、接受、處理、放下)。
心經上說"遠離顛倒夢想",昨天演無法師解釋夢想為黑夜與白天的念,也許就是因為我們看的是顛倒的念,所以考驗來臨時(境),我們總是執著於境中很小的點,看的很細(很挑剔),但當要你去細細的體驗自己的心的變化時,卻又變得很粗,不願去接受細心觀察自己的覺知,只是初淺地去處理看待它。